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亚历山大·门罗著 ; 史先涛译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纸在中国汉代的宫廷里改良,为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追溯了这项发明的跨时空旅程,故事从西域的佛经翻译者开始,穿越中东阿拔斯王朝的知识世界,最终来到欧洲伏案工作的宗教改革家和近代科学家面前。作者旁及历史文化的点点滴滴,更饶有兴趣地描写了那些携带纸张、在丝绸之路上络绎于途的信徒和商人。正是因为纸,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成为可能,进而打开了曾经长期关闭的各种可能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历史的走向。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菲利普·鲍尔著 ; 何本国译
出 版 社: 译林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艺术史的书写向来重技艺而轻材料,英国作家菲利普·鲍尔却让调色板上的无名英雄列队登场,以外观、气味、质地和名称彰显了颜料迷人的物质属性。他搅动炼金术师的坩埚,聆听画家与画材商的争执,又拈起科学家的色卡和棱镜,细腻地谱写出梦想家与手艺人协力合作、发明新颜料的漫长故事:千百年来,艺术需求刺激了化学工艺的演进,绘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的色彩谱系又因科学而扩张。名画背后的科技革新,给我们带来了理解西方艺术史的独特维度。本书从化学角度切入西方艺术史,讲述了各种颜料的发明和改良过程,及其在艺术与更广范的社会生产中的运用。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化学工艺如何催生了西方绘画的颜料系统,重要艺术家、画派如何接受并使用新材料。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龚海著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空间启示录》将致力于做到引导读者、启发读者从繁杂的知识海洋中寻找规律,并试图通过二维码的扫描跳转方式,将读者和作者、读者与读者通过App 连接起来,除了自己个人阅读,也可以进入群体阅读的网络空间,获得更多的阅读体会。这本书将开启阅读和导读的新关系,让深陷信息海洋的人们,可以抽身出来,进入一种全新的阅读和社交体验中。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连玲玲著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代史编辑室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以“消费主义”为核心概念,探讨百货公司在近代中国的意义,特别思考这种资本主义的企业组织如何借由创造全新的消费经验,传播现代消费主义。百货公司与传统商 店最明显的差异在于规模:建筑之大,往往占据整个街区;商品之多,足以涵盖人生所有需求;而其经营原则乃以交易量最大化,来达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不过,百货公司 不只是人与物的集散地,也是观察社会关系的视镜及权力再现的空间。由于这个行业在 阶级、国族、性别等层面有较为复杂的组成元素,我们可以借此打破许多既定的界线, 重新析论上海城市文化的内涵。从“人”的角度来看,百货公司原意是对所有人出售所有物品的“环球供货商”,是华人/洋人、男人/女人、中产阶级/劳工阶级的交会处,然而在消费主义的运作逻辑下,不同的人群却得到不同的待遇。从“物”的角度来看, 表面上看似“中性”的商品与消费行为,却在消费主义的实践中,被贴上阶级、国籍、 性别的属性卷标。因此,五光十色的百货公司不仅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展示橱窗,也是我们理解城市文化的一把钥匙。如果说,近代上海的传奇建立在以消费主义为基础的人、 物关系上,而百货公司正是人、物互动的实践场域,既充满了魅惑与欲望,也承载着矛盾和争议。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保罗·科利尔(Paul Collier)著 ; 吴遥译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共分3部分,作者结合扎实的实地考察研究以及严谨的统计研究分析,跨越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边界,以宏观的视角,推导政策建议,给全球最贫困的10亿人开药,本书对于国人了解全球最落后地区的贫困状况、暴乱困境以及当前国际上有关干预的各种建议和措施,都有非常重要的认识价值和指导意义。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齐格蒙特·鲍曼著 ; 姚伟译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指出,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到过去,由此进入了一个怀旧的时代。但是,要回到哪种过去,回到人反对人的霍布斯丛林状态,回到井水不犯河水、相互孤立的族群社会,任由社会两极分化,还是回到母体之中寻求的安全,作者对这些替代性选择一一进行了剖析和批判,并最后指出我们应相向而行,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前进,加强整合而形成命运的共同体,否则我们将一起走向毁灭。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奥兰多·费吉斯著 ; 郭丹杰,曾小楚译
出 版 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重新诠释《战争与和平》这部巨作,介绍托尔斯泰、普希金、柴可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和艺术家,探索俄罗斯文化中欧洲文明与民间元素之间的分歧,“文明”和“本土”两个俄罗斯之间的对抗,以及贵族上流社会和底层农村民众间的分裂,讨论“俄罗斯灵魂”和“俄罗斯性”的建构与表现,揭示政治、国族认同、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民间艺术、宗教等对俄罗斯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托尼·朱特著 ; (美)珍妮弗·霍曼斯编 陶小路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由托尼·朱特的遗孀珍妮弗·霍曼斯整理并作序出版的朱特的最后一本文集,收录了朱特作为一位公共知识分子所写作的诸多重要文章。这些文章记录了他思想的改变轨迹,也代表了他对公共生活持续的、充满热情的介入。无论是谈论巴以冲突中人类所面临的道德困境,还是“二战”中对自己国家犹太人的遭遇选择性失明的法国人,抑或他所崇敬的加缪和奥威尔,朱特都带着一种公正的视角、清晰的道德判断和绝佳的智识标准。他提醒我们这个时代潜藏的危机,让我们在走进21世纪时不忘回顾20世纪的历史,亦使我们更加接近当下世界的真相。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约翰·帕林顿(John Parrington)著 ; 李雪莹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这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科普著作。作者从人类最初的基因工程研究开始,全面讲述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在生物育种、临床治疗、农业、科研领域的运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在基因组编辑的过程中,找到一把自带“导航系统”的“基因剪刀”至关重要。CRISPR/CAS9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基因剪刀”,因其构成简单、编辑效率高且容易操作,成为基因组编辑炙手可热的工具。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治愈HIV,遗传疾病甚至癌症的方法,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危机、建立疾病研究模型甚至改造人类基因。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奥)让·埃默里著 ; 杨小刚译
出 版 社: 鹭江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人的尊严是什么?我们需要多少个故乡?知识分子的受难比普通人更值得同情吗?让·埃默里在这本短文集中以坦白和沉思的方式,对奥斯维辛受害者的生存处境做了一次探究。他写集中营生活,写自己所受的酷刑,写怨恨背后的哲思,也反思做犹太人的必然性与不可能。在埃默里所描述的令人吃惊的历史细节与难以言表的苦痛情感中,读者能够以同样的节奏跟随他穿越这片他一步步点亮的黑暗。本书是一本与众不同的关于道德勇气的回忆录。带着诗人的耳与小说家的眼,埃默里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哲学家的奇迹,一个在纳粹统治及其大屠杀拼出的“黑暗谜语”之下的生存奇迹。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段煦著
出 版 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博物学者段煦多次前往北极考察的笔记,系统介绍了地处北极腹地的斯瓦尔巴群岛环境,以及那里的动物、植物、地貌和人类历史遗迹,作者力求以客观的笔触,为您揭开这片神奇岛屿的面纱,带您走进这片属于北极熊的土地。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尼基尔·萨瓦尔(Nikil Saval)著 ; 吕宇珺译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从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录事巴托比》,到美剧《办公室》,从传统的账房,到20世纪中期的“速记池”,再到如今Google式的开放办公空间,雇员阶层的工作场所不停转变。萨瓦尔借用大量通俗易懂的文献材料,用平实客观的文字记录了这一演变历程。另一方面,萨瓦尔详细叙述了自1860年代起,试图缔造办公室文化的设计师、社会学家,以及企业管理人等对“办公空间、办公工具与人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构想,以此来思考雇员阶层在动荡起伏的社会思潮和经济形势下,摇摆不定的命运:他们既不属于工人阶级,也不属于持有资本的精英阶层,像钟摆一样,寻找着自身定位。最后,萨瓦尔也对新兴的“知识阶层”的前途、办公室的未来做出了新的展望。此外,书中还围绕着办公室工作环境展开了几个重要话题的讨论,如白领阶层的崛起、女性的觉醒和职场困境、白领与蓝领的关系、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新发展。本书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德鲁克的“知识工作者”概念到影视小说、流行文化,剖析上班族的生存之道与自我认同,从账房、摩天大楼到开放办公空间,观察办公室与建筑设计、社会变迁、心理学、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奥地利)让·埃默里著 ; 徐迟译
出 版 社: 鹭江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这是奥地利著名哲学家、作家让·埃默里生前最后一部著作。埃默里最为人熟知的身份还包括奥斯维辛幸存者,他被认为是少数能真实评价大屠杀的声音之一。而在经历了这些最深重的苦难与最有力的复原之后,让·埃默里最终还是在1978年选择自杀身亡。与涂尔干的社会学著作《自杀论》相比,让·埃默里的论述显得更加私人化,融入了更多个人化的哲学生命体验。值得指出的是,埃默里并非在为“自杀”辩护,在这些思考背后,生命与存在始终是它的底色。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琳达·格拉顿(Lynda Gratton),(英)安德鲁·斯科特(Andrew Scott)著 ; 吴奕俊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来自英国伦敦商学院经济学家琳达·格拉顿和心理学家安德鲁·斯科特为MBA学生开设的一门“百岁人生”课程,入围2016年英国《金融时报》和麦肯锡公司年度图书奖,出版一年便已经被译为12种语言。两位作者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专家,并且在多个政府和多个跨国公司担任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咨询顾问,他们运用前瞻性的研究成果和超前视野的实践经验向我们展示,在长寿时代,我们必须从过去的三阶段人生演进到多阶段人生,才能将长寿变成天赐大礼,而不是变成诅咒。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正冈子规著 ; 王向远,郭尔雅译
出 版 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俳句是日本传统文学中的奇葩,“俳论”是日本文论与美学的重要著作方形式。在松尾芭蕉等俳谐作品已经翻译成中文并广受欢迎的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日本的俳论著作,使中国读者进一步从审美上深入了解俳句,为此,本书将日本现代俳句及俳论的奠基人正冈子规的俳论名篇加以编辑翻译,合为一书,以填补俳论翻译的空白,帮助读者体味日本的“俳味”。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迈克尔·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著 ; 郑一卉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在本书中,作者探讨了《信息自由法》的颁布、超市商品商标改革、国会立法“阳光”改革、“环境影响评测报告”制度的建立、无党派性和分析性新闻报道的增多等有助于开启信息公开实践的个案,并指出,它们让“知情权”进入了政治生活并改变了传统的代议制民主制度——对政党和选举的关注减少、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增多、政府受到全年不断的监督、政治与社会以及公与私之间的界限变模糊。“知情权”的兴起标志着民主自治进入了新时代。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黑川雅之著 ; 王超鹰,张迎星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是建筑名家黑川雅之的日本审美文化集,是探究中日同源的审美意识,解读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深刻凝炼东方美学,理解东西方差异不可不读的经典之作。面对扑面而来的近代西方思想和美学理论,作者立足东方美学价值观,以“微、并、气、间、秘、素、假、破”八个汉字为切入点,从建筑、设计、能乐、绘画、器物、服饰、文学、社会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深刻挖掘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影响的日本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日本文化的精神底色,理解了审美意识,就理解了日本文化背后的隐秘逻辑,及其在现代美学功能意义上的合理性。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黑柳彻子著 ; 孙雅甜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豆豆一个人》是“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的人生随笔。在那些转瞬即逝又让人无比怀念的岁月里,豆豆独自一人背井离乡,求学纽约,回国后经历电视初创期的忙乱,也迎来演艺事业的辉煌。豆豆虽然一直是一个人,却又不是孤身一人。好友向田邦子、森繁久弥、渥美清……一位位亲人挚友,在她的生命里留下闪着温暖光芒的回忆。豆豆能一直保持闪闪发光的秘诀,除了丰富的情感与好奇心,还有丰沛的爱的能力。一个人,你也可以活得很自由、很开心!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德)克莱斯特(Heinrich Von Kleist)著 ; 江雪奇译 (德 Von Kleist Heinrich)冯·克莱斯特, 1777-1811) 江雪奇
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与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在特洛伊战场相遇相爱的故事。他们因一方的被俘而得以互诉衷肠,但他们的爱情不容于亚马逊的习俗,他们最后仍兵戎相见,疯狂的彭忒西勒亚在决斗中杀死了情郎,最终也用心中的懊悔与悲痛为自己锻造了一把锐利的匕首,并用这把“匕首”杀死了自己。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韩少功
出 版 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韩少功的散文集,收录了韩少功一百余篇精彩散文,这些文章有对山野自然和民间底层的深入体察,有对乡村人物与文化的白描,有对时代与社会的冷眼,有作者对自身生命经历的反思,也有对文化和历史的喟叹,演绎着中国人在城乡之间的焦虑和选择,他把认识自我的问题执着地推广为认识中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