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露西·尼斯利编绘 ; 沈丽凝译
出 版 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无论是她为了做出完美的可颂面包,翻来覆去地折磨自己,还是她倾家荡产也要食得那一口心仪的奶酪,露西•尼斯利深知自己需要什么:一顿美味佳肴。身为厨师和美食家的女儿,她忠于自己的直觉。在这封为烹饪和饮食而书写的彩色情书中,尼斯利呈现了她个人经历中所见到的斑斓美食。吃,并非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食物也不仅仅是单调乏味的消耗品,日常饮食是应该被人们感恩且珍惜的,它与人类身体机能及感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些有关烹饪、饮食、生活方式,以及尼斯利珍藏的料理笔记一并展示在她娴熟、全面且迷人的手绘记忆中。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史蒂芬·霍金著 ; 吴忠超译
出 版 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最后的著作《大问题的简明回答》,这本书涉及他对科学与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的思考,包括“人类是否会一直在地球上生存下去?(可能不会)”“时间旅行是否可能?(仍无法排除可能性)”等;还有对诸如地球面临的最严重威胁、“超人”种群以及外太空是否存在智慧生命、如何开拓太空殖民地等问题进行的最后预测,这些预测饱含了霍金对人类未来深深的忧思。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英)吉米·纳尔逊(Jimmy Nelson)著 ; 张卉译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在这本书中,英国摄影师吉米•纳尔逊用他的镜头带领我们,去寻找地球上最后未经污染的原始人性之美,为“他们”的存在留下最后的影像记录。生活在后工业时代的我们,往往会忽略很多自然与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比如人类如何与身边的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比如人与人之间发自天性的爱与真诚,比如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理解……吉米相信,在这些关于生命和生存的鲜明案例中,我们能找回那些在所谓的文明世界里已经被遗忘的人性中至纯至美的东西。土著人在生活中所体现的乐观与希望、团结与友谊,会召唤着我们为更多的和谐与和平付出努力,从而找到一种与世界和解的可能性。本书共收录了吉米•纳尔逊深入深山密林、极地冰原、沙漠腹地所拍摄的300余幅高清照片,记录了部落中最鲜活的人物形象与最生动的生活场景,恢弘壮丽,震撼人心,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身上留存的原汁原味、经久不衰的美。此外,书中还附有作者实地走访获得的第一手文字资料,详细介绍了每个部落的起源、习俗、信仰和饮食等,展现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共6万余字,真实且珍贵,满足我们对原始部落的好奇心。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卡尔·齐默(Carl Zimmer)著 ; 刘旸译
出 版 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中的片段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复苏,重新组织成活跃的病毒。病毒并不总是面目可憎,人类吸入的氧气里,有1/10是病毒惠予的。被视为宫颈癌罪魁祸首的HPV,其实男女通吃且分布广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与人类和平共处。病毒在不同宿主间穿梭,有一定几率携带上一部分宿主的基因片段,然后插入到下一位宿主的基因里,在你感叹人类或其他物种多样性的时候,别忘了其中也有病毒的一份功劳。不可否认,病毒也是自然创造的冷血杀手。甲流、埃博拉、SARS,这些病毒让人类措手不及,它们本来只攻击蝙蝠、老鼠或鸟类等,怎料自然演化无意之间将人类写进了病毒的黑名单。尽管疫苗不断更新,但演化的力量让病毒一次次地突破我们的防线。这本书会让你重新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识人类在万物中的位置。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德)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Andreas Reckwitz)著 ; 巩婕译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心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独异才是王牌,不凡方获推崇,普遍标准之物没有吸引力。过着平凡日子的普通人被看作千篇一律的面孔。万事万物的新准则,就是品位不凡、人生精彩的“真”主体,还有那些 无可替代的货品、文化活动、社团和城市。晚现代是独异性的狂欢。基于这一论断,安德雷亚斯﹒莱克维茨仔细研究了21世纪初以来,独异化进程在经济、劳动、数字技术、生活方式和政治各领域的表现。他意在提出一种现代性理论,借助这种理论,他揭示了这一进程如何与社会的文化产业化紧密交织,揭示了这一进程的矛盾式发展动态,也揭示了它的背面。独异性社会不单单承认胜利者;它还制造着各种不公、悖论和失败者。一本具有指导意义的书。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高林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多角度地展示了十九世纪后期欧洲的社会画卷,追忆了一战前老欧洲最后的和平与繁荣,通过对伏尔泰、腓特烈二世、拿破仑三世、俾斯麦、威廉二世、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弗洛伊德、普鲁斯特等人物性格、命运、事业的细致梳理和精到分析,作者对这一时段的历史进行了极富新意的解读,一个个被湮没的历史细节被呈现出来。书中,哈布斯堡大君主国超越民族与人性狭隘的高贵理想,维也纳优雅懒散的风气,上流社会耽于享乐而绝望的情绪;普鲁士帝国崛起于铁与血却成为遗响的黯然命运;罗曼诺夫王朝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的彷徨;以及诸多政治人物在十九世纪的最后谢幕,距离今天的我们虽然遥远,却犹如天鹅绝响,具有激荡心灵的冲击力。阅读本书,我们未必能得到关于人生与世界的具体答案与知识,却仿佛经历了一次异常充实的古典之旅,体会当今社会早已消逝的理想与文明。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宫部美雪著 ; 黄心宁译
出 版 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悬疑题材短篇小说集,故事讲述了岩老爹与孙子稔在经营一家古朴小巧的旧书店之中,因为书而与不同的人相遇,再解开谜团的同时,也被人性的温暖所包围。本书包含六个小故事,有关于邻居奶奶对旧时的忏悔,有关于学生受到校园暴力的应对之案,有关于青年机遇的独特解读……中古书店里流通的不只是二手书,还有一桩桩人生的往事。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瓜几拉作
出 版 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由插画师瓜几拉执笔,以猫拟人的宋朝历史画集。作者以猫喻人,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了700多年前的宋朝烟雨,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的乡村风情、市井生活、文人雅趣、朝堂逸事和节气民俗。翻开这本书,犹如跟随众猫的步伐,重新回到那个美好又神秘的大宋,在历史与趣味的阅读体验下,萌上宋朝。这是一本关于猫与宋朝的画集,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历史,得到治愈。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邱天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作者邱天既有世界一流咨询公司的思维方式,又面临“中年妇女”“职场妈妈”的诸多焦虑,我们每个人大约都能说出这样的故事,相比那些人生的“巅峰时刻”错误、狼狈、愚蠢的努力更让我们清醒和自知:一方面,要对世界有清醒的认知,接近真相,把握规律;另一方面,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想得明白,才能过得更好。通过了解自己、管理自己、健全心智、提升能力,在这个复杂世界的动荡与挑战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彼得·L.伯格(Peter L.Berger),(美)托马斯·卢克曼(Thomas Luckmann)著 ; 吴肃然译
出 版 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现实的社会建构》是知识社会学的经典之作,也是社会建构论的扛鼎之作,更是社会学领域影响较大的著作之一。该书不仅将知识社会学的考察范围,从少数人关心的科学和理论知识,拓展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用以指导行动的知识,而且以生动的笔法,揭示了作为“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社会,到底是如何构成的,又具有怎样的特性。本书融汇了现象学的洞察与人文主义的关怀。对于矫治社会学理论的退缩,该书至今仍有警示和启迪作用。本书出版于1967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本经典,是一本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涂尔干的《自杀论》齐名的社会学经典。本书的问世,开启了社会科学领域一个跨学科的学派——社会建构主义。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珍妮佛·伊根(Jennifer Egan)著 ; 何颖怡译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从1970年到2020年,一段横跨50年的时间旅行。13个主角与13个精彩错落的故事:盗窃成瘾的女秘书,和她每天把金箔当“伟哥”吃的上司; 因强奸未遂入狱八年的娱记,和妄图东山再起的公关经理;中学时小有名气,人到中年却在扫大街的乐队主唱; 大半的内脏都被切除,却想要开死亡巡回演唱会的过气摇滚巨星;他们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在纽约、旧金山、那不勒斯、非洲……挥霍着风流激越或迷茫的青春。 他们或许并不认识或熟知彼此,但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有过一连串交集。时间仿佛才是穿梭于这些故事的主角,在它面前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天真而平庸。《时间里的痴人》借由一个音乐的世界,展开对时间、情感、记忆的反思。人生如同摇滚乐,会有突然而至的停顿。大起大落间,梦想会错位,遗憾浮出水面。一切都没有绝对的起点,亦没有终点。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瑞·达利欧(Ray Dalio)著 ; 赵灿,熊建伟,刘波译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10周年之际,全球一线投资者之一瑞·达利欧公开了他独到的债务危机应对原则。这些原则可以解释债务危机的发生机制,以及妥善应对危机应该遵守的原则。凭借这些原则,桥水在其他机构受困于危机的情况下,得以准确预见事态发展,并安然度过危机。正如达利欧在其全球畅销书《原则:生活和工作》中解释的那样,他相信,绝大多数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发生的,所以通过研究事物的规律,人们可以理解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制定妥善应对的原则。在这本书中,他用这种方式剖析了大规模债务危机,并分享了他的模型,希望以此来降低大规模债务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帮助人们在未来更好地掌控危机。在这本书中,达利欧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了债务危机及其应对原则:债务大周期模型(解释模型)、3个重要案例(深入考察20世纪20年代德国魏玛共和国、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金融危机)、48个历史案例和数据对照分析。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保罗·兰德(Paul Rand)著 ; 王娱瑶译
出 版 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以平面设计的实践为关注点,阐述了优秀设计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其中蕴含的激情,抨击了对流行和时髦的盲目追求。书中谈到了:美学评判的价值观基础;直觉在好的设计中扮演的角色;客户与设计师的合理关系;市场调研的位置;在设计过程中使用电脑的方法和时机;如何选择字体;图书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作品终稿诞生的心路历程。保罗·兰德以自己的平面设计作品,以及他所赞赏的艺术家们的作品为例,分享自己的观点。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六个设计作品——包括图解和最终定稿——这些都是兰德为他的主要客户们设计的logo。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荻原浩著 ; 曹逸冰译
出 版 社: 南海出版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海边理发店》是国民畅销作家荻原浩获直木奖的短篇小说集。一家原本顾客如织的理发店,不知为何从市中心搬来了这僻静的海边,只有店主一个人在打理。人们怀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到来。店主一边理发,一边为你讲述顾客们留下的故事。在结婚前打算鼓起勇气见见父亲的儿子、代替女儿出席成人礼的父母、离家多年后与母亲重逢的女儿……六个故事,六段亦真亦幻的家族物语,抚平那些留在时光中的爱与悔恨。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约翰·史崔勒基(John P. Strelecky)著 ; 万洁译
出 版 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讲述主人公约翰寻求自我价值实现的故事,启发读者要珍惜短暂的一生,引发读者的思考,探索人生的真正意义。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日)饭岛涉著 ; 朴彦,余新忠,姜滨译
出 版 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历史学分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是东亚地区较早自觉以医疗社会文化史的理念和方法探究中国疾病史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广泛利用方志、海关报告、地方档案和报刊等资料,梳理了晚清民国时期发生在中国(包括港台)的鼠疫以及霍乱等重要传染病,对近代中国引入和实施卫生行政的过程进行了颇为全面的分析,并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脉络中,探究了卫生制度化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意义。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美)陈葆琳(Pauline W. Chen)著 ; 何彦伟译
出 版 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本书可谓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的纪实版,成规教导医生把复杂的临床问题抽丝剥茧、化繁为简,却在解构难题的同时,忽略了人性的联结,使得医者聚焦于治疗之余,往往忽视了心灵与肉体的关系、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以及人性与疾病的关系。医生是生命最终的监护者,引领病患和家属,走过通往终点的艰难路段。而医生能否在病患的生命终点,提供真诚的关怀与支持,如同医者面对的严苛“期末考”。陈葆琳追溯自己的求学与训练过程,探讨现今的医学教育如何过度偏重克服死亡的知识,却抹煞了病患的人性面,使医者对死亡的疑惧一再在医界复制繁衍,导致医生不自觉地从濒死病患身边逃开,或无法开口和病人及家属讨论不乐观的病情。当医者深入理解自身死亡焦虑的根源,以及治疗的意义(更多的治疗,并不代表更多的爱),才能做好某些比治愈疾病更重要的事:陪伴在病患和家属身边、聆听他们的感受、缓解他们的伤痛。唯有如此,医者才能成为真正的“疗愈者”。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到处是景致,处处有故事。这本书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深情的文字,描绘祖国山河,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以及充满希望的未来。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麓麓著
出 版 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幻境之镜》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药业秘史:一个患有封闭妄想症的精神病人在阅读书籍之后会产生奇妙幻境,魔伊药业集团通过非法途径收割她的幻境制成娱乐药剂,但风靡市场的只是来自于娱乐性更强的幻境前半段(A瓶),而充满了恐惧、困惑、质疑的B瓶却讳莫如深。这是一部奇诡跌宕的“书中书”:精神病人和药剂研制者的传记交错叠迭,通过双重主体视角揭开B瓶真相。虚构的幻境与真实的世界相生相克,互为倒影,几度坍塌又重建,而人类的精神危机和人性的永恒反思终将在文字的灰烬中呈现。寓言结构与讽喻风格的博尔赫斯式迷宫中,无限想象的自我叙事对抗着庸常人生的阴郁残酷,堪称后人类时代的寓言。
分类: 中文
责 任 者: 蔡皋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馆藏检索:点击检索馆藏
内容简介:《一蔸雨水一蔸禾》是一本充满自然气息的灵气散文。 “豆棚瓜架雨如丝”,那是真正的生活的味道。在蔡奶奶的这本书里,能看到绿色,看到泥土,看到活泼泼的生命。本书用文字和素描记录花、鸟、鱼、虫,记录泥土与时光:爬墙虎花籽炸裂成鼓点,石榴裂出了红宝石,雨敲玻璃打出满版文字,把白菜种成花,清晨起来接太阳等。全书分为六部分:阳春有脚;无痕有味;一蔸雨水一蔸禾;花开在雨缝子里;一日三,三日九;风行水上。